本药剂对潜叶蛾和风蝶等害虫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,并兼有一定的熏蒸作用和杀卵作用。
丁醚脲: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、杀螨剂,具有触杀胃毒、内吸和熏蒸作用,且具有一定的杀卵效果。
氰戊菊酯:又叫速灭杀丁、杀灭菊酯、中西杀灭菊酯。主要是依靠触杀作用,同时也有胃毒作用和杀卵作用,在致死浓度下有忌避作用,但无熏蒸和内吸作用。
除虫脲:具胃毒和触杀作用,还有杀卵作用。残效期15-20天,低毒。对鳞翅目幼虫特效,对鞘翅目、双翅目多种害虫也有效,对刺吸害虫无效。
抑食肼:具有胃毒作用。抑制害虫取食和产卵,残效期长。适用于防治鳞翅目及某些同翅目、鞘翅目和双翅目害虫。
仲丁威: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,并具有一定胃毒、熏蒸和杀卵作用,作用迅速快,但残效期短。适用范围仲丁威对飞虱、叶蝉有特效,对蚊、蝇幼虫也有一定防效。
乙酰甲胺磷:又名高灭磷,属低毒杀虫剂。乙酰甲胺磷为内吸杀虫剂,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,并可杀卵,有一定的熏蒸作用,是缓效型杀虫剂。
杀虫剂是怎么杀卵的?
药剂与虫卵接触后,进入卵内阻止卵(胚胎)的正常发育,降低卵的卵化率或直接作用于卵壳使幼虫或虫胚中毒死亡。
有些害虫如果树食心虫、棉铃虫、梨星毛虫等钻柱型、卷叶型等隐蔽害虫。
若在卵期内不及时防治就会给以后的防治带来困难,因此可使用杀卵剂宜在害虫成虫产卵前后使用,阻止卵发育或杀死虫卵。
昆虫的卵对杀虫剂或外界恶劣环境有较强的抵制力。主要是虫卵外有一层保护层,许多有效的杀虫剂很少有杀卵作用,就是因为不能穿透卵壳。
昆虫卵壳的构造与表皮不同,它是由卵母细胞分泌出来的(即卵巢管中的卵母细胞)卵壳分为两层:
抗性外卵层:由蛋白质与脂肪组成
软内卵壳:由蛋白质组成,这一层有许多小孔,称卵孔。
杀卵剂应具备如下作用方可起到杀卵作用:
1.卵壳硬化与钙化,胚胎干死:如石灰硫磺合剂具有该作用。
2.包围卵壳,阻碍胚胎呼吸,积累有毒代谢物质,使卵窒息致死,如一些油剂对蚊卵、叶螨卵和苹果小卷蛾卵的作用。
3.通过呼吸孔、授精孔进入卵壳内,有些杀卵剂如苯甲酚、二硝苯酚可通过呼吸孔、授精孔或穿透卵壳保护层进入卵内使卵内蜡质溶化,渗透入卵黄膜,使卵中毒,胚胎发育停止而致死。
4.药剂对初孵幼虫有毒:当卵壳喷布药剂后,初孵化若虫爬过卵壳接触药剂而死亡。
药剂进入卵内,只要穿透卵黄膜,才能发挥杀卵作用,如将二十八星瓢虫卵、蜚蠊、蝗虫卵浸入石油,油内透入卵壳。
但不能穿透卵黄膜,因而杀卵作用不够强。因此在研究杀虫剂的杀卵作用时,首先应考虑如何破坏或进入卵壳的保护层,再穿透卵黄膜,使卵中毒死亡。
【声明】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,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,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仅作参考。若侵犯著作权,请主动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据,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章,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
文章来源:农技课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